文章首发公号: 分派电影( yǐng) ,每日推荐告别剧荒!
今年( nián)上半年,“医疗题材剧”奇妙( miào)井喷。
《匹兹堡医护前线》《重( zhòng)症外伤中心》《常见副作用( yòng)》《化外之医》, 口碑佳作层出( chū)不穷。
这些作品不仅对社( shè)会痛点进行回应与重构( gòu),更为 公众参与医疗议题( tí)讨论 提供了媒介。

(《匹兹堡( bǎo)医护前线》)
最近,一部同属( shǔ)医疗题材的新片登上 “豆( dòu)瓣一周口碑电影榜”第四( sì)名。
有点不同的是,本片没( méi)有太过强烈的戏剧冲突( tū),而是采用 近乎白描的手( shǒu)法, 将临床护理岗位的紧( jǐn)张、忙碌与疲惫刻画入微( wēi)。
持续的高强度工作节奏( zòu),堪称一场 “92分钟的窒息写( xiě)实vlog”。
《夜班》
Heldin

《夜班》由 佩特拉·比( bǐ)翁迪娜·沃尔普 编剧并执( zhí)导, 莉奥妮·贝尼希 主演。
豆( dòu)瓣8.2分,IMDb7.9分, 并被瑞士选为第( dì)9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国( guó)际影片”参赛作品。
影片开( kāi)篇,钢琴背景音乐响起,让( ràng)人不禁联想到《触不可及( jí)》的经典旋律。
舒缓中暗藏( cáng)一丝悸动,仿佛 某种情绪( xù)正蓄势待发。
此刻,女主角( jiǎo)刚下公交车,快步走向她( tā)工作的医院。

01
病房众生相( xiāng)
迅速换好衣服之后, 弗洛( luò)莉娅 (莉奥妮·贝尼希 饰)得( dé)知了一个坏消息。
病房已( yǐ)处于满员状态,而接下来( lái) 负责护理25名病患的, 只有( yǒu)包括她在内的 两名护士( shì)。
弗洛莉娅心里清楚,这个( gè)晚班是不会轻松了。

第一( yī)项任务,是为失能老人 库( kù)恩太太 更换纸尿裤。
弗洛( luò)莉娅 动作娴熟, 操作时不( bù)忘向同事询问老人状况( kuàng),并轻声安抚着库恩太太( tài)。


安顿好老人,她匆匆返回( huí)护士站,随即投入配药工( gōng)作。
核对医嘱、精准调配药( yào)剂,更新护理记录,动作麻( má)利而专注。
一切按部就班( bān),忙忙碌碌。
住在这里的病( bìng)人大多情况不容乐观,结( jié)肠癌、胰腺癌、食道癌等重( zhòng)症患者占比较高,且以老( lǎo)年人为主。
刚放下手中的( de)活,新入院的患者 奥斯马( mǎ)尼 已在门口等候。
来到病( bìng)房,家属却突然提出 要安( ān)排单人病房, 言辞间流露( lù)出明显的不满。
这不“没事( shì)找事”嘛,人还没住进来,怎( zěn)么就知道同病房的人会( huì)打鼾?

对此,弗洛莉娅早已( yǐ)见怪不怪。
她见招拆招:“我( wǒ)们有很好的耳塞。”
一句话( huà)让对方哑口无言。

手术室( shì)那边一再催促,无奈 人手( shǒu)紧张, 始终无人前来接患( huàn)者。
弗洛莉娅只得亲自将( jiāng)奥斯马尼送至手术区,与( yǔ)麻醉师完成交接后,又迅( xùn)速返回病房。

另外一位,刚( gāng)入院不久的患者 纳纳 表( biǎo)现得不太配合。
他疑似肠( cháng)梗阻,要做CT造影检查。
通常( cháng),为防止造影剂引发呕吐( tǔ)影响检查结果,需要插胃( wèi)管注入造影剂,但纳纳 坚( jiān)决不同意这么做。
弗洛莉( lì)娅只好先为其做了常规( guī)检查。

一转身,弗洛莉娅又( yòu)出现在 施耐德先 生的病( bìng)房,这位老人的情况很糟( zāo)糕,意识已开始模糊。
见护( hù)士来查房,他的女儿像是( shì)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全然( rán)不顾弗洛莉娅是否在听( tīng),只顾着将 满腹的抱怨与( yǔ)疲惫 倾泻而出。
“我整天待( dài)在医院,完全做不了别的( de)事。”
“有个兄弟也指望不上( shàng),到头来还得靠我这个女( nǚ)儿。”
说到最后,她甚至崩溃( kuì)地表示,希望父亲能“安心( xīn)离开”。
人之常情,照顾久病( bìng)之人,对家属来说的确是( shì)一种煎熬。


这就是医院, 最( zuì)真实的生命剧场。
这里有( yǒu)治愈的希望与无力的叹( tàn)息,在医疗流程与高强度( dù)的工作之间,弗洛莉娅也( yě)在见证着无数家庭的 悲( bēi)欢冷暖。
影片至此的半个( gè)小时内,我们的主人公一( yī)刻都未停歇,用咱老话说( shuō)就是“脚打后脑勺”。
02
忙中出( chū)错
医院的走廊,永远藏着( zhe) 猝不及防的考验。
刚准备( bèi)给施耐德先生的止疼泵( bèng)换药,这边电话铃声又急( jí)促响起。
居然是已出院的( de)病患家属让弗洛莉娅帮( bāng)着找丢失的老花镜……

这种( zhǒng)事偏偏还不能不管,一个( gè)处理不当就可能招来投( tóu)诉。
弗洛莉娅只能趁着护( hù)送纳纳去检查的间隙,在( zài)便笺纸上记下对方电话( huà)。
按倒葫芦瓢又起, “麻烦”又( yòu)来了。
女患者对诊疗方案( àn) 指指点点, 固执地强调自( zì)己的注射时间已被“延误( wù)”,语气里满是质疑。

更过分( fēn)的是,一位需要持续吸氧( yǎng)的患者竟 拖着氧气瓶到( dào)阳台吸烟, 全然不顾自己( jǐ)和医院的安危。

相比这些( xiē),弗洛莉娅现在更担心 勒( lēi)乌先生。
这位老人入院已( yǐ)六天,主治医生连日被手( shǒu)术缠身,始终没能抽出时( shí)间向他告知病情。
这份 焦( jiāo)灼 让本就患有糖尿病的( de)他茶饭不思,引发了低血( xuè)糖。
幸好弗洛莉娅发现及( jí)时,才未让情况恶化。

还有( yǒu)更让人头疼的,那就是住( zhù)在高级私护病房的 塞韦( wéi)林。
他对弗洛莉娅等护士( shì)的态度,傲慢得 如同向仆( pū)人发布指令。 刚支使她去( qù)取止痛药,转眼又要求泡( pào)一杯薄荷茶, 还掐着一块( kuài)手表给这些“服务”计时。
稍( shāo)有怠慢,马上就牢骚不断( duàn)。

面对故意刁难,弗洛莉娅( yà)只能默默承受。
她还有更( gèng)多工作要做:去观察病房( fáng)接回病患、换药、继续查房( fáng),为其他病人逐一检查……
窗( chuāng)外暮色渐浓。
弗洛莉娅靠( kào)在推车旁,终于 灌下了交( jiāo)班以来的第一口水。

可没( méi)等喘匀气,意外状况骤然( rán)爆发。
勒乌先生独自离开( kāi)了病房, 不知所踪。
几乎同( tóng)时,弗洛莉娅错将两名患( huàn)者的止痛药弄混,其中一( yī)人出现了 严重的药物过( guò)敏反应。

另外一边,重症患( huàn)者 比尔金太太 突然丧失( shī)自主呼吸。
尽管医护人员( yuán)全力施救,还是无力回天( tiān)。


生命的消逝,在医院似乎( hū)并不少见。
但比尔金太太( tài)的离世却意外引发了风( fēng)波,她的家属 将矛头指向( xiàng)弗洛莉娅, 把所有过错都( dōu) 归咎于她的护理疏忽, 认( rèn)为是她未能及时检查导( dǎo)致了悲剧。

突如其来的指( zhǐ)责,给本就身心俱疲的弗( fú)洛莉娅带来了 沉重的情( qíng)绪冲击。
终于,在塞韦林又( yòu)一次找茬的时候,她不再( zài)忍耐,一把抢过对方的名( míng)表,扔出了窗外。
这个繁忙( máng)而压抑的晚班时段, 渐趋( qū)失控。
03
女英雄
在这间人手( shǒu)严重不足的医院里,弗洛( luò)莉娅凭借精湛的护理技( jì)术与高度的敬业精神,迎( yíng)接着压力重重的晚班挑( tiāo)战。
前面提到的那位对药( yào)物注射时间不满的患者( zhě),因留置针引发炎症需更( gèng)换新针头。然而,她在换针( zhēn)过程中竟抬手扇到了弗( fú)洛莉娅的脸上。
是疼痛难( nán)忍?还是故意而为? 或许两( liǎng)者皆有。
但弗洛莉娅除了( le)瞬间的惊讶外, 并未动怒( nù)。 随后,她以熟练的技巧为( wèi)患者重新置入了留置针( zhēn)。
患者大感意外,此前为她( tā)“埋针”的护士没人能一次( cì)就成功。

弗洛里亚也格外( wài) 顾及患者情绪,充分尊重( zhòng)其意愿。
比如,面对纳纳,她( tā)没有继续劝说或强求对( duì)方插胃管,而是在其出现( xiàn)呕吐征兆时迅速配好止( zhǐ)吐药,确保后续检查顺利( lì)进行。

不仅如此,她还总能( néng) 设法安抚患者的情绪。
比( bǐ)如,为焦躁不安的库恩太( tài)太哼唱一小段歌谣。
面对( duì)因频繁治疗而陷入悲观( guān)的莫里纳太太,她会轻轻( qīng)握住对方的手。


在为去世( shì)的比尔金太太整理遗容( róng)时,她取出老人的丝巾帮( bāng)其系在颈间。
超越职责的( de)温柔, 为冰冷的死亡注入( rù)了一丝暖意。

在病房里,说( shuō)弗洛莉娅 “有求必应”, 一点( diǎn)都不为过。
对患者、家属,她( tā)保持着专业与热忱。即便( biàn)遭遇苛责,也可以冷静应( yīng)对。
本片德语片名 “Heldin”——女英雄( xióng), 正是对这些日常却坚定( dìng)的行为最贴切的礼赞。
致( zhì)敬所有以平凡书写不凡( fán)的护理工作者!

作为一部( bù)现实题材作品,《夜班》用克( kè)制且纪实的镜头语言,呈( chéng)现着医护工作者的奔波( bō)与压抑。
观影时一度令人( rén)屏息,仿佛身临其境。但震( zhèn)撼之余,不禁深思: 究竟是( shì)什么导致了这一场忙乱( luàn)?
答案看似直白——护士少。
那( nà)又为什么会出现 医疗资( zī)源短缺 的情况?
首要问题( tí)在于 医疗决策与病患及( jí)家属认知的偏差。
医生和( hé)护士基于医学知识与临( lín)床经验做出专业判断,而( ér)部分病患或家属却因信( xìn)息不对称、期望值过高等( děng)因素,对治疗方案、护理操( cāo)作产生误解。
从表面上来( lái)看,这不但加剧了沟通成( chéng)本,更让医护人员在承担( dān)高强度工作的同时,还需( xū)耗费精力应对非专业性( xìng)的质疑, 使得本就紧张的( de)医疗资源雪上加霜,忙乱( luàn)局面由此而生。

再进一步( bù)来说,这种认知偏差亦是( shì) 医患矛盾的核心导火索( suǒ),是医患信任危机的根源( yuán)。
现实中,当医生用 “羊水栓( shuān)塞” 等术语解释病情时,患( huàn)者家属接收的信息可能( néng)仅是“医生为了推卸责任( rèn)编的借口”。
而在不信任的( de)背后,同样隐藏着患者及( jí)家属对医疗过程诸多的( de)“不透明” 产生的焦虑。 医患( huàn)之间信息传递失效,家属( shǔ)只能 以“结果论”倒推责任( rèn)。

医疗纠纷发生时,现行制( zhì)度又不能给医患双方提( tí)供有效的缓冲空间。
一方( fāng)面司法救济跟不上,受害( hài)方往往投诉无门;另一方( fāng)面医院管理过于看重利( lì)益,要么“坐视不理”,要么牺( xī)牲医护人员来“息事宁人( rén)”。
于无形中 催生出“闹大就( jiù)能获利”的潜规则—— 理性沟( gōu)通的渠道被堵死,患者、家( jiā)属只得用极端方式维权( quán)。
更令人痛心的是,大众媒( méi)体对医疗事件的报道,也( yě)常倾向于采用 “患者弱势( shì)、医生强势” 的叙事框架。
比( bǐ)如,过度渲染“天价医疗费( fèi)”等个案,固化了刻板印象( xiàng),却对医生连续工作数十( shí)个小时、抢救成功率等数( shù)据视而不见。
凡此种种,都( dōu)在不断 加剧医患对立。
最( zuì)终形成 “医生怕纠纷不敢( gǎn)冒险治疗,患者怕被坑不( bù)肯完全配合” 的困局。

正如( rú)本片末尾公布的数据: “到( dào)2030年,瑞士将短缺3万名护士( shì),36%受过培训的护士不到4年( nián)就选择离职。”
这种行业人( rén)才流失的危机,正是 医患( huàn)矛盾加剧与职业环境恶( è)化 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安( ān)全”成为择业的首要考量( liàng),谁还愿坚守高压高风险( xiǎn)的医疗一线?

假如,医生的( de)专业坚守总被误读为冷( lěng)漠,患者的合理诉求习惯( guàn)性地被贴上“医闹”标签。
那( nà)么,双方的善意便只能在( zài)信息不对称的壁垒中逐( zhú)渐冷却。
我们失去的何止( zhǐ)是个体间的信任,更是整( zhěng)个社会面对疾病时本该( gāi)共享的安全感。
我们,都应( yīng)该做点什么,对吧?

图源于( yú)网络
软饼干 / 作者